近日,由廈門路橋工程公司代建的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建設實現(xiàn)工期、進度“雙過半”。
作為我市重點民生工程,項目起于海滄區(qū),穿越西海域,終于思明區(qū)220千伏廈禾變電站,主線全長6177米,采用電力進島與清水進島共廊合建方式設計。其中,陸域段電力隧道長3099米,過海段電力與清水共廊隧道3078米。這也是目前全國在建最長的過海綜合管廊隧道。
10月29日上午,在海平面下28米地層內記者看到,直徑7.02米的特型盾構機前端,刀盤旋轉剝離泥土,隧道施工順利挺進;盾構機后方,隧道主體吊裝正在進行,工人們將油料涂抹在預制構件四壁,在機械吊的協(xié)助下,一塊塊重達5噸的內壁構件如搭積木一般完成“無縫拼接”。
“自2022年開工以來,項目已完成始發(fā)豎井、配套泥水分離設備等多個施工環(huán)節(jié),隧道過海段已掘進約1.4千米,整體工程進度過半?!睆B門路橋工程項目負責人楊澤夷表示,項目過海段隧道工程已突破了大嶼島全斷面硬巖地層,當下正經過地下全斷面砂層施工區(qū)域。
與硬巖地層相比,這里地質更不穩(wěn)定,滲水、沉降、沿線孤石等復雜情況帶來的挑戰(zhàn),對項目施工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在復雜地層中,施工單位運用先進超前地質預報技術,做到地下施工提前預知靶向發(fā)力。地質不穩(wěn),運用17米超前注漿“黏合”砂層;面對孤石,及時更換刀具保證施工速率。據施工單位介紹,項目每天都有近150名建設者在一線參與作業(yè)保證建設進度,隧道按照每天4米-6米穩(wěn)步推進,以當前進度,項目預計將于2026年完成全線土建施工。
投用后,廈門電力與清水進島隧道將改變本島單一水源現(xiàn)狀,保證島內遠期用水需求。同時,還將進一步提高廈門島內供電可靠性,這對釋放城市發(fā)展用地空間,改善西海域景觀環(huán)境,助力廈門打造新發(fā)展格局節(jié)點城市具有重要意義。
(https://epaper.xmrb.com/xmrb/pad/con/202410/30/content_45574.html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