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个浪货,迷人保拇2高清在线播放手指动,肮脏俱乐部,老杨的快乐生活

/ 媒體報道 當前位置: 首頁 / 新聞資訊 / 媒體報道
廈門晚報:“蝸?!弊儭敖鹋!?創(chuàng)最具活力科技館
發(fā)布時間: 2015-07-10 10:37 | 來源:廈門路橋集團 | 瀏覽次數:7298

路橋集團下屬科技館團隊苦拼14年,館方收入增長40倍

他們沒有一個人有過科技館工作經驗,卻創(chuàng)建了全國知名的科技類博物館;他們管理的廈門科技館建設規(guī)模并不大,吸引的客流量卻位居國內同行業(yè)第一梯隊;他們不懂場館運營,卻摸索出了一條公益與效益雙豐收的道路。他們的經濟效益在國企廈門路橋集團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,卻被路橋集團推為學習典型。廈門科技館管理團隊,到底有啥“秘訣”?

朝氣蓬勃的廈門科技館管理團隊成員

一群門外漢 對著雞圈設想現代科技館
  有些老廈門人知道,“廈門科技館”前身,是“廈門市青少年科技館”,位于火燒嶼。當年路橋集團曾利用海滄大橋東錨定,建了橋梁博物館,正考慮用位于火燒嶼的西錨定做點公益,恰巧市政府籌劃建一座青少年科技館,一拍即合。2001年5月,籌建團隊順勢成立,但成員都是門外漢。
  比如,“元老”中,科技館館長郁紅萍,雖然參與籌建過橋梁博物館,但沒去過任何一家科技館??偣こ處熁粑恼拢瑸轫椖控撠熑酥唬鲞^一些企業(yè)科普方面工作,對科技館建設也是一竅不通。外聯部經理蔡月松,當時做講解員,剛大學畢業(yè),專業(yè)是化工。
  受條件限制,這個管理團隊在火燒嶼辦公時,不得不對著養(yǎng)有幾百只“錦雞”的雞圈,設想科技館未來的現代化模樣。因常在高溫下要走土路、穿梭施工棧橋,年輕時尚的郁紅萍,“常用裝備”改為平底球鞋、遮陽大草帽。
  最終,門外漢們的堅定付出有了回報,開放前幾日,100多件互動科普展品免費展出,十分震撼。廈門市民蜂擁而至,上不了船的,直接從簡陋的施工棧橋擠上島。嚇得工作人員連夜拆橋。
  不過,開業(yè)之初,市政府就敲定,青少年科技館要走企業(yè)化運營路線,主要收入來源只能依靠門票。而門票還只能執(zhí)行公益票價。由于交通極不便利,加上項目內容單一,開放沒兩年,青少年科技館就門可羅雀,遇到生存困境。
  蔡月松回憶,當時為維持運營,員工工資壓得極低。她那時剛大學畢業(yè),經招聘成為一線講解員,月薪只有750元,一年后升為班長,才拿到850元。2002年,科技館曾經想適當改善員工的收入水平,希望對一線30多名員工適當調資,調資幅度控制在50元至100元之間,總額2000多元,但管理團隊在討論時卻悲涼地發(fā)現,這2000多塊錢,他們拿不出來。

爬梯子鉆頂棚 建館練就省錢本領
  正因生存壓力大,科技館團隊“特摳門”。
  2007年,在文化藝術中心建設新館時,新館規(guī)劃建筑面積21000平方米,常設展廳面積10000平方米,但僅有4000萬元的建設資金,這在同行看來,“這點錢根本建不成一個像樣的館”。
  “路橋人向來不服輸,只好想盡各種辦法開源節(jié)流,能自己動手就自己動手。”郁紅萍說,在建館選材時,團隊想采用國際最先進的室內巴黎膜進行布館,但是造價昂貴。于是,他們決定自己動手做。當時,他們想法很簡單,認為巴黎膜造型做好后,里面做個夾層,嵌好燈具,打出的燈光一定會很柔和、也很漂亮。結果,裝完了,燈光一打出來,鋼骨架的影子都投到巴黎膜上了。為了研究怎么打出最好的燈光效果,他們和施工方搭建了十來米的試驗段,結果,LED燈、泛光燈、聚光燈等試了個遍,還是不行。
  最后,技術保障部負責人帶著建設單位、監(jiān)理公司相關負責人,直接“殺”到上??萍拣^,爬上十幾米高的梯子,鉆進建好的膜結構學藝?;貋砗?,又多次調整,最終達到了理想效果。光試驗這個膜結構,就花了兩個月。但不白折騰,上??萍拣^的膜結構,造價500多元/平方米,廈門科技館的只用了1/3的造價。

引領科技培訓市場 嘗試承接建館項目
  科技館團隊成立至今,沒有 “等、靠、要”,而是堅定地“自謀出路”。
  “游客來的少,我們走出去送科普上門。”蔡月松說。游客少的時候,講解員們就排練科學小表演,每年走進幾十所學校和社區(qū),做公益科普宣傳,這樣慢慢把科技館的品牌打出去,帶動人氣。
  在蔡月松記憶中,2001年,連行政部任艷華也不輕松。那時,她一邊把頭埋在一摞摞檔案中,整理建館檔案,一邊還忙著編科普讀物、制作光盤、建網站、編寫內部期刊,一個人同時干幾個人的活。
  厚積薄發(fā),新館投用后,收入來源也由門票變成多種渠道。
  他們指定專人了解、跟蹤廈門青少年校外培訓教育市場,成立培訓中心,用近一年時間完成研究定位、研發(fā)課程和教師招募,第一季就招收培訓學員300多名。去年一年,廈門科技館招生達9000多人,成為國內最大的科技類培訓中心。
  他們借助報紙、網站、到外地推廣等宣傳方式,讓廈門科技館成功擠進旅游市場,成為廣東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新疆等地親子游群體來廈目的地。
  后來,他們又打起了承建科技場館建設的主意。不但幫嘉蓮街道、樂海小學、集美小學建立了科技體驗館,還承建連江市科技館項目。其原創(chuàng)展覽也很搶手,比如上周剛開展的“眼睛大冒險”,已有外地科技館表示要租展。

從57萬到2287萬 14年收入增40倍
  “這兩年好了。”說起現在,郁紅萍的眉頭舒展多了。
  科技館的財務報表顯示,2014年,年度總收入達到2287萬元,相比2001年,增長40倍。
  這兩年,廈門科技館多次與來自日本、臺灣、果殼網的頂級科普團隊合作,為廈門人提供世界級的科普資源和活動。今年,科技館與廈門晚報社聯合主辦《最強大腦來了》活動,王峰、項天佑、孫虹燁空降廈門科技館,轟動廈門,這些合作,是郁紅萍一度不敢想像的。
  路橋集團董事長林小雄曾在集團年會上公開表揚,科技館團隊已經從“蝸牛”變成 “金牛”了。
  但郁紅萍不敢懈怠。因為國內、省內一批高投資、大規(guī)模的科技館正在建設中,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日趨白熱化,網絡購物,對科普玩具等衍生品銷售,沖擊不小。
  郁紅萍說,科技館想要在未來繼續(xù)走得堅實,需要“持續(xù)改進、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”,不斷提升為公眾提供科普服務的能力。廈門科技館將繼續(xù)與國內外優(yōu)秀的企業(yè)、學校合作,舉辦更多樣的科普活動,視野更加國際化。

名片
  廈門科技館管理有限公司,是廈門科技館的運營機構,成立于2001年6月,系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。

年齡
  14歲。

特點
  像一只執(zhí)著的蝸牛,雖然行進速度緩慢,但目標執(zhí)著,遇到困難,會努力翻越或繞過去,但絕不放棄,絕不回頭。

成績
廈門科技館,是廈門市乃至福建省最具影響力的科普教育基地和教育中心。開館至今,平均每年接待觀眾70萬余人次,并獲得國家級“優(yōu)秀科普教育基地”、“國內最佳博物館”等殊榮20多項。2011年,廈門科技館應邀參加ASPAC(亞太科學中心協會)年會,作為“中國科技館的發(fā)展歷程”的六大重點場館之一,與中國科技館、上??萍拣^等其他五大國內科技館同臺向大會報告,發(fā)出自己的聲音。

數據

廈門科技館接待人數年年增長

 

廈門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© 版權所有  閩ICP備15019400號    閩公網安備 35020502000099號    網站支持IPv6訪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