廈門科技館地震主題活動 機器人“地震現場”顯身手
本周末科技館前廣場開展“阻擊地震集訓營”活動
“地震來了,我們該如何自救和救人?”、“怎么做才能使損失降到最低?”、“地震是如何發(fā)生的?”為迎接5月12日全國第4個“防災減災日”,由市地震局主辦、科技館承辦的“阻擊地震集訓營”地震主題活動將在本周末開展。
該主題的活動已持續(xù)4年時間了,今年在保留往年的地震科學實驗、“地震科學家計劃”和自制“地震報警器”等經典互動項目外,加入了更有趣的新鮮內容。如:救援機器人將現場模擬表演搜救本領;通過圖文互動了解我們身邊有哪些應急避難場所及地震監(jiān)測專家將親臨現場提供咨詢等。
模擬救援機器人亮相“地震現場”,精彩連連
在日本9.0級大地震后的救援中,機器人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,它們可以深入各種危險的、救援人員難以到達的地方探測生命跡象,進行救援。
據介紹,搜救機器人類型有火災救援機器人、蛇形機器人、履帶式機器人及呼吸探測機器人等,其中呼吸探測機器人內置有一臺紅外線及二氧化碳傳感器,可用于探測人的呼吸和體溫狀況。此次活動,科技館將模擬該款機器人的搜救過程,在“倒塌房屋廢墟”中,演示搜救和搬運等救援工作。
完成10項任務,獲贈4D電影票,機會難得
搭建建筑模型,思考建筑物在地震搖晃中不容易崩塌的方法,見證什么樣的建筑結構更抗震;拼接地球結構,認知地震產生的原因;現場教學如何利用一支圓規(guī)、一支筆找到震源。這些都是“地震科學家計劃”認證中的趣味環(huán)節(jié),市民只要在現場領取任務書,闖關完成全部10項任務,就有機會獲贈4D《災難警示錄》電影票一張。數量有限,先到先得哦!
電影講述了一場從海底深處爆發(fā)的地震降臨一座海濱城市的震撼情景。4D影廳設有刮風、噴水及震動等特效,令觀眾猶如身臨其境。在我們體驗大自然無情的同時,呼吁大家能夠從我做起,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地球。
據科技館方介紹,由市建設與管理局主辦,市老科協和科技館協辦的“節(jié)水新生活”環(huán)保主題活動也將于5月13日在科技館序廳開展,歡迎感興趣的市民前往參與互動活動,獲取節(jié)水紀念品。
活動時間:5月12、13日 咨詢熱線:0592-5148555